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7-07-27
点击次数:106321
当前,3D打印技术正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2013年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成立了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标志着3D打印技术真正进入了大规模应用和研究的阶段。目前,在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3D打印技术的应用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3D打印技术教学应用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经验之塔”理论都为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核心,也是发展最成熟的领域之一。不管是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还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都能有效地指导3D打印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教学理论中的实验法教学方法,让3D打印技术有充分的用武之地。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学习。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知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通过这种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得到了培养。
总之,无论是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在个人的自主学习中,我们都要善于用技术来武装自己,让抽象的更具体,让具体的更形象。具体的学习经验是抽象经验的基石,所以,我们要用好具体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以便更好地与抽象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综上所述,3D打印技术在本质上是多媒体技术的延伸,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延伸,它拓展了人的感觉和知觉,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
3D打印技术教学应用案例
3D打印技术作为多媒体技术的新成员,其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这里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1、语文学科
中小学都有说明文的教学,3D打印技术可以在这类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初中语文《人民大会堂》一课的教学。这篇课文比赵州桥的难度大多了。因为人民大会堂的结构比赵州桥更复杂。以往的教学主要是靠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来掌握课文内容,最多也就是找些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来理解人民大会堂的结构和功能。有了3D打印技术后,老师可以给每位同学打印出一个“真实”的人民大会堂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讨论、课后研究,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乐趣,教学效率自然会有很大提升。
2、数学学科
数学学科中关于立体几何,在中学和小学都有相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都是难点。以往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上,教师大多采用画分解图,或者通过削萝卜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几何体的变化。这些教具的准备往往费时费力,效果却不理想。
现在有了3D打印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给学生打印出所需的几何体,根据需要实际切割或做其他的变化,这样的教学真是事半功倍,一下子就破解了问题的难点。如,初中的学生很难知道一个圆柱体被拦腰斜切一刀,得到的截面是一个什么图像?学生自己画图或者教师画图帮助解释,学生都难以理解。而在3D打印技术的帮助下,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学生可以自己在3D打印出的实物上斜切一刀,再对截面图做进一步的测量、计算,自己就会得出结论。最后再进一步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的深化。
3、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学习必须掌握大量单词。以水果学习为例,我国南北方水果品种差异很大,有很多学生没有见过异地的水果。譬如,北方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南方的热带水果荔枝、黄皮、火龙果、菠萝蜜、莲雾、佛手瓜等等,而南方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毛杏子、李子、桑葚、石榴、樱桃等等。以往在学习这些单词时,最多也就是找些图片帮助学生记忆。现在,如果学生没有见过某种水果,老师可以马上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个“真实”的水果给学生,这样,有了感性认识做基础,记忆单词就简单多了。